河北省一级雕塑企业 重点推广单位

中国20强雕塑企业 315诚信单位

ob欧宝最新地址-产品PRODUCT CENTER
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弄潮 静安雕塑公园是怎么建成的

时间:2024-06-21作者: 动物雕塑

  三月初,正是多彩的梅花将谢,粉红的樱花烂漫的季节。这天,我漫步在静安雕塑公园的银杏大道上,想象着每到深秋季节,这里会是怎样的一片金色秋意,此刻,主大道上的景象一览无遗,蓦然,我脑海里,涌出了这样一句诗。“佳园结构类天成”,诗句出自清乾隆朝侍卫、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明义的《题红楼梦》二十首诗的第一首,意为大观园巧夺天工。

  城市需要绿色,需要公园,也需要艺术,需要雕塑,而将两者和谐统一起来,创造出这美的景象、美的一切的人们,让我好奇,为此,我走访了静安区绿化市容管理局原副局长、静安雕塑公园建设常务副总指挥黄彩娣女士,听她来说说,关于这座上海市五星级公园、市中心唯一雕塑主题公园的故事。

  原静安区绿化市容管理局副局长、静安雕塑公园建设常务副总指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创办静安国际雕塑展的劳模型专家黄彩娣女士。

  静安雕塑公园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静安区东北部,2003年5月,上海市政府格外的重视绿化建设,做出重要决策:拿出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地段,做公益性公园,作为城市基本的建设的重要部分。

  城市的形态,如果只有建筑,那是可怕的。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城市绿化对我们生活品质、环境、心理和身体,有着重要影响。它不仅能改善空气质量、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减少噪音污染、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甚至有助于城市防洪,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城市也需要透气,这块绿地对于上海市,对于静安区都是宝贵的!政府决策英明,看得远啊。”黄彩娣女士沉浸在对过往的回忆中,感叹道。

  静安雕塑公园建设于上海市中心地块,可见政府对于城市环境美化、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视。图为公园一侧车流不息的北京西路。

  当时,上海的雕塑公园缺乏。在市中心建设这样一座雕塑公园,既是补缺,也是对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定位的需要,符合城市发展及我们正常的生活的需求。

  “如果去过国外的一些城市,你就会发现,城市的广场上,各类雕塑随处可见,或纪念性的,或装饰性的,或展览陈设性的,它们与广场与城市融为一体,是城市文化与文明的一部分,成为了城市标志。如广州的五羊雕像,新加坡的鱼尾狮像……这些公共艺术品,不仅装点、美化着城市,是城市文化的外现,同时,也影响着市民的审美情趣和理念。”

  雕塑公园建设分两期,大田路以西为一期,以东为两期。这样,东至成都北路,南至北京西路,西至石门二路,北至山海关路,总占地面积约六点五万平方米的公园方案,终于落地。

  “雕塑公园是以现代极简主义的总体风格,进行景观设计,体现了简约、明快、现代海派的特点。在并不太大公园里,大小不一的公共设施建筑物星罗棋布,地下管网纵横交错。如何紧扣规划设计主题,妥善处理各种设施带来的影响,营造公园最佳的特色景观,融入园林文化的内涵,成了一大难题。在对现状和原方案反复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方案进行了优化与完善,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梅园。”

  当时上海临近世博会,堪称世博电力供应“主动脉”的变电站,就坐落于雕塑公园地块之下,位于大田路西侧,它是中国第一座最先进的大容量、全地下筒形500千伏变电站,地上建筑面积1590平方米,地面需保留主控室、进出风口等建筑。原方案对于这一市政设施,主要采取了被动的堆土遮盖方式,与雕塑公园极简、现代的风格统一不起来。

  时任公园建设常务副总指挥的黄彩娣,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她提出方案,对原设计进行了优化:市政设施不能简单地遮起来,而是要用起来,连起来,做成“园中园——梅园”。

  “园林大家陈从周先生常引苏轼的两句诗‘贫家净扫地,贫女巧梳头’,意思是园林这门学科,要多在‘巧’字上下功夫,我的理解是,园林的美需要创造,需要巧思,需要特色。梅花是名花,浸润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民间传统文化,国内现有的梅园,大多数都是片林,形式单一,我们经研究决定,要造一个现代与传统结合、景观与雕塑结合的现代梅园。”

  梅园,因梅而得名。园种植了二百三十五株梅花,计九十一个品种。梅花盛开的季节,花下,如织的游人。

  的确,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梅花,作为我国特有的花木,不仅为人们喜爱,而且早已被赋予高雅、坚强、忠贞的寓意,大量诗词咏赞梅花,有王维“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的,对亡妻的一往情深;有陆游“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的,对自我高雅脱俗的期许;有鲍照“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的,对贤士坚贞高洁的赞美。而“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诗句,吟咏梅花愈冷愈怒放的品格,甚至慢慢的变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日本将樱花的文化发展到了极致,我们对自己的最具代表性的花卉文化,是否也应该大力弘扬?”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北宋“梅妻鹤子”的诗人林逋的咏梅名句。这一富有诗意的画面,再现于梅园。花前雕塑为法兰西艺术学院院士、雕塑家安托万・蓬塞的作品《合流》。

  确定建梅园,只是第一步。接着,黄彩娣女士邀请全国造园专家、梅花院士、文化学者、设计师召开研讨会,为梅园建设出谋划策;其次,调整方案,在既保持整体风格与一期协调统一基础上,采用传统造园的方法。中国园林是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简而言之,即模水范山。要将电站地下、地面建筑物化于无形,必须要解决的是水系的运行,由于整条水系是建于变电站之上,因此,水系营造成清浅、蜿蜒的姿态,贯穿整个梅园。静静的水面,映照姿态各异的梅花,充满着“疏影横斜水清浅”的意境,梅花盛开的月夜,自然更有“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美;然后,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用太湖石叠出自然之景,植以梅花,游览者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都仿佛是在观赏一幅幅山水画;同时运用切割视线法,把建筑与人的视线切割,将地面的建筑隐去,再辅以透景的方法,实现空间的延伸,小中见大。

  漫步梅园,长廊一侧,刻有南宋画家宋伯仁所绘《梅花喜神谱》的碑廊。喜神者,画像也。爱梅成癖的画家精选了百幅梅花,描摹了它的姿态,并题以绝句。赏着梅花,对照着碑廊,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对于梅花的那份特殊的情感,也感受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之美。

  宋伯仁(1238年——1240年),南宋画家、诗人。擅画梅,爱梅成癖,作《梅花喜神谱》,画家选取梅花从萌芽到凋落的过程中,一百个瞬间,用画笔描摹出来,并于后系以诗。图为静安雕塑公园碑廊所刻的《梅花喜神谱》(部分)。

  造园又称构园,重在“构”字,妙在意趣,贵在自然,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于此,梅园已臻于化境;中国园林幽雅闲适,并寓之以德,所谓“怡情养性,品德教育”,于此,梅园也已充分体现。

  这是个现代的梅园,或称为当代梅园,但本质上,更是一个传统的梅园。雕塑的引入,有机地融于庭院空间,或水中,或草坪,或与松、竹、梅“岁寒三友”相伴。

  “一个城市,乃至一个社会,没有艺术不行,迈进到高级阶段,必然是公共艺术,这是搞雕塑公园的初衷。为此,静安区政府创办了‘静安国际雕塑展’。——这是真正让市民享受公共艺术空间的公益活动,也是我们这座城市经济实力、文化影响力的体现,展现的是城市文明程度和城市精神。”

  2010年,适值上海世博会,经世博局批准,作为世博展览的一部分,第一届雕塑展被冠以“2010年世博静安国际雕塑展”。

  静安区委、区政府对此次雕塑展格外的重视与支持,高瞻远瞩,采用政府搭台、专业机构运作、政府部门推动的机制,这样,世界各地艺术家被吸引了过来。经过策展机构、专家团队及组委会反复评审,从参展六十二位艺术家的二百八十件作品中,遴选了来自八个国家及地区的三十一位艺术家,共六十八件作品参展。入选作品不仅充分考虑到其艺术性,而且从满足大众审美需求出发,呈现方式及主题,既体现出美感,又必须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展览汇集了众多国际雕塑大师及其作品,如法国雕塑家、法兰西艺术学院院士安托万·蓬塞的《云》《和谐》;享有世界声誉的美国建筑设计师、雕塑家汉斯·凡·德·伯文卡普的《舞动·凝视》;作品遍布世界各地的西班牙艺术家、雕塑家乔玛·帕兰萨的《守护者》等,他们从主题、品质,到雕塑与环境的契合等多个角度入手,为公园量身打造雕塑,共同演绎了展览的主题“城市幻想”。展览分“幻想”、“记忆”、“生活”三部曲,主展“幻想”部分设在雕塑公园内,延伸展区主要为后两部分主题内容。分别设在别墅、久光百货、静安公园、恒隆广场等一些地方。

  一只流浪猫停留在《守护者》的头顶上。我喜爱这幅照片,源于画面表现出人与自然的那份和谐。人应与其它生物共享一个地球。西班牙雕塑家乔玛・帕兰萨的作品《守护者》,以镂空的雕塑人物,盘腿树下深思,意在唤起人们对生存状态的冥想。作品系2012年“城市之光”的参展作品。

  2010年4月31日,世博静安国际雕塑展在静安雕塑公园开幕。市区领导、国际雕塑大师、各国驻沪领事馆领事与文化参赞,以及各大艺术机构、政府各有关部门,与上海市民共同参加了开幕式。

  这不仅是一次世界级雕塑展的盛会,也迈出了静安雕塑公园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雕塑主题公园的第一步。

  “建设雕塑公园靠举办雕塑展还远远不足,还需要有好作品留下来。这里我们借鉴了德国北部城市明斯特的经验,明斯特雕塑展是当代世界最知名的雕塑展,主题是几十年不变的“雕塑与公共空间”。从1977年开始,它每十年举办一届为期一百天的展览,多年来,留下了大量作品,在城市中永久展览。”黄彩娣女士这样讲道。

  “如何将展览中好的作品留下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做法,一是确定选择艺术家和作品的原则:必须是曾被艺术机构收藏作品,或是参展过重要国际艺术展的艺术家;二是建立由专家和市民意见相结合的办法,市民可通过公共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三是建立了价格评估机制,四是政府资金和社会资金结合的办法。由此,摸索、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这样既做成事,又有规矩——就好比自己找了根绳子,捆住自己的手脚。”黄彩娣女士笑道。

  《星光亭》是梅园的“镇园之宝”。比利时艺术家威姆・德沃伊为我们描摹了两个世界:夜光下的星光亭璀璨如宫殿般富丽;夜幕散去,星光亭斑驳如老屋般破旧。作品系2012年“城市之光”的参展作品。

  “梅园刚建成,我们感到需要修建一个亭子,既供观赏,可用于文化节目——诸如古琴、昆曲等传统艺术的演出,又要与梅园的氛围协调起来。有艺术性,同时有功能性。

  “构思了一年,想了一年,没有好的设计的具体方案。比利时艺术家威姆·德沃伊‘星光亭’的出现,让大家眼睛一亮,就是它!矗立在那里的星光亭,与梅园构成了融合共生的新景观。但马上遇到了资金问题。德沃伊这样作品进过罗浮宫的艺术家,作品定价一定不菲,政府财力有限。当时我想,这个作品俨然是公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届雕塑展如果只留一件作品,也一定要先留下星光亭!”

  经过多方筹措,星光亭留下来了。正是这些世界级的大师作品,才使静安雕塑公园成为世界级雕塑公园。也正是由黄彩娣女士这样的公园建设者们的努力,才让市民看到这些世界级的艺术品。

  图为被纹身的猪。出生于1965年的比利时艺术家威姆・德沃伊,即便在西方也极具争议。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从事给猪纹身的工作,本世纪初在中国成立了“艺术农场”,在农场,猪被刺上设计好的图案。——引进“文化暴力”艺术家的作品,可见静安国际雕塑展的世界性。

  静安国际雕塑展作为双年展,已举办六届,在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城市幻想”、“城市之光”、“城市家园”、“城市创变”、“城市无界”的主题演进后,开启了全新十年的“空间”系列,由上一届的“空间重塑”,到新一届的“空间进化”,将高品质公共艺术空间引入了市民生活,并且通过每届展览,留下一两件优秀作品的方式,逐渐为上海打造了一个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公共艺术品牌及公共艺术空间,从而整体提高全民的艺术欣赏水平和道德标准,持续地为市民服务。

  黄彩娣女士说:“有一年我在日本上野,正是樱花盛开的季节,游览时,我看到有两个世界级艺术展,正在游览的公园同时举办,还有,创建于1970年的英国著名“蛇形画廊”,就坐落在海德公园内,每年大约有七十五万人参观该画廊。国外类似公园里举办艺术展的情况非常普遍。因此,我想到,雕塑公园也应该有这样的室内艺术展。雕塑展是室外展,再加上室内展览才是完整的。为此,雕塑公园开园伊始,我们在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的情况下,创办了‘上海市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

  艺术中心为全地下空间建筑,通过设计师的巧思妙想,将地面建筑仅三十平方米的楼梯间,采用两片反向弧形墙,加上一大片连接楼梯间和两片弧形墙的大屋面,呈现出了灵动而连续的空间立面,巧妙地形成了入口空间、接待空间、外花园空间和内花园空间。楼下一层,采用回字形结构,回廊南侧则以廊桥连接。地下空间的建筑屋面,巧妙地设置了十一个大小各异的圆形采光孔,将自然光巧妙引入地下空间。展厅中央的“镜园”,运用水面与镜面折射,虚虚实实,亦幻亦真,极具现代感。形成独一无二的展览空间,真正地化一般为神奇。

  黄彩娣说:“2018年,静安、闸北两区合并,根据阳光政策,我退下来了,没有了之前繁忙的行政工作,我全身心投入了艺术中心的工作。”

  公园艺术中心,正是由黄彩娣劳模创新工作室,暨黄彩娣绿化艺术发展创新工作室负责运营。——黄彩娣女士,这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创办了静安国际雕塑展的劳模型专家,将自己化身为城市艺术的推动者和传播者。

  虽然,中心的运营同样遇到经费问题,但工作室克服困难,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同时开源节流,来弥补经费不足。如策展原本也要经费,在咨询了一些艺术家后,中心尝试自己开展,效果很好,每次展览能节省不少经费。这一形式,得到其它一些美术馆的肯定。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思路。

  今年3月4日,《天人合一》华海镜书画展开幕。展览选取华海镜先生各时期水墨作品六十六幅,融入了艺术家的人生感悟,以及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体现了他师法自然、天人本一的风格。展览期间,正值梅园内梅花竞相开放,恰与艺术家此次展出的梅花系列作品,互为延伸与辉映。

  6月25日,《绘生·着色》艺术展开幕,这是由静安区人民政府与上海戏剧学院“公共文化校地共建基地”项目实施的第二站。旨在打造城市文化交互平台及高校艺术人才教育培训实践基地。六十余件学生作品与四十余件上戏绘画专业师生作品同时展出,展现了上戏绘画特有的传承与风采,也体现了上戏开发、包容的艺术教育传统。

  艺术中心每年春秋两季,举办大型艺术展两场,为期两个月;小型展览则不定期展出。每年观展人数达上万人次。同时,艺术中心通过收藏每届展览中的优秀作品,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收藏,并拥有了自己的艺术品档案室。为以后能够开设常设展做准备。最大限度为社会提供公共的艺术美育教育。

  “我们还与各中小学开展合作,在公共教育方面做公益活动,展览期间,邀请艺术家为小朋友做讲座,传播艺术的观念,播种艺术的萌芽,或许他们中就有我们未来的梵高、莫奈呢!”黄彩娣女士开心地笑了。

  2023年5月,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下,上海市美术馆协会组织展开的,首批十五个“美术新空间”正式认定公布。这些“新空间”为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融入艺术色彩而设立,是在室内或户外特定空间,经常向社会展览视觉艺术作品的非盈利场所。十五个“新空间”中,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是十五个空间中,唯一一家公园绿地中的美术新空间。

  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获批为上海首批十五个“美术新空间”。今年6月21日,举行挂牌仪式。图为区绿化市容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西飞先生,与区文旅局副局长张众先生为“新空间”揭牌。

  艺术需要建设者、宣传者,更需要播种者。艺术中心正扮演着这样多种角色,让上海这座城市融入更多的艺术色彩。

  九月的一天,我再次来到静安雕塑公园。走到成都北路三号门,大门口矗立的是威姆·德沃伊的另一件作品《通向未来》,依旧以特种钢为材质。依旧是哥特式的镂空艺术,借以灯光的装饰,阳光下,依旧斑驳、暗淡,他诠释着《圣经》中关于通天塔的故事。

  保安是位上海人,他热情地告诉我,这里是三号门,沿正对着大门的道路,走到公园尽头,是一号门,对面是石门二路,左边是北京西路,有二号门,右边是山海关路,三号门。

  沿着两旁成荫的绿树往前走,没走几步,便是一个小院,里面种植着成片的各类梅花。两位树下留影的妇人,衣着鲜艳,一位说道,这里是小小梅园,梅花盛开的季节,和梅园一样好看。正是午饭之后,大约是附近办公楼的一位年轻女子,走到一棵树下,轻声招呼,引来了两只流浪猫,她放下猫粮,看着两只猫吃,又轻轻抚摸着他们……

  往前走,左侧竖立着一块暗红色的石碑,我有些好奇,走上前去,见上面附着一块黑色大理石,刻着“中央组织部遗址”几个字。只是当年建筑已经不见,但面对石碑,也可以感受一下当年革命者的工作环境,体验一把他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图为刻有“中央组织部遗址“的大理石。这里见证了当年“”下,党人艰苦卓绝的斗争。

  抬起头,我发现隔着花坛与树林,有一处篮球场。一侧是一幢不大的建筑。便走了过去,见门上张贴着一张通知,知道这里是变电站四号出入口。想到黄彩娣女士曾说起的“改遮为用”的建园理念。篮球场所在的位置,是变电站的检修孔,现在设计成可拆卸篮球场,便于变电站的工作,同时又为市民提供了健身场所。

  这天,游客并不多,我本想转到梅园再看看,谁知走到门口,才看到梅园的门关着,透过木栅栏的门,看到门口贴着闭园通知:因9月20日“第七届中国·静安国际雕塑展”开幕,梅园为举办开幕典礼闭馆布展。心中一阵欣喜,想到因故延迟一年的雕塑展,终于再次举办。为期三个多月的展览期间,我定会再来观赏这雕塑的盛会。

  走过一侧一条笔直的小路,我看到,有园林工人正在用水枪清洁路面。见我站立一旁,他们停下了手上的工作,微笑着示意我往后退,再往后退。转身离开时,我想到,他们也是公园的守护者,我们这座城市美的建设者。

  清洁工人正在冲刷公园的一条小路,迎接第七届雕塑展。他们也是我们这座城市美的建设者。

  再回到原先小道上,渐渐地来到公园的中心广场,右侧矗立有着二十九万件藏品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博物馆设计是“螺”的壳体结构,绿植屋面盘旋而上,动静有致,宛如一只“绿螺”。抬头可见正门墙体上,1960年由当时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的“上海自然博物馆”几个大字。正门右侧墙上,是巨大的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着博物馆的一些展品,以及自然风光中动物、植物的画面。即便是工作日,依然可见参观者排着长长的队伍。

  图为上海自然博物馆正门。1956年11月1日,上海市人民委员会批准组成了上海自然博物馆筹备委员会。1958年8月,迁入延安东路260号,2015年迁入现在的新馆,二季度正式对外开放。这里承载着包括作者在内的,几代上海少年儿童的美好记忆。

  举目望向四周,上海自然博物馆与公园周遭的景观浑然一体,让人惊叹于设计者的巧思。

  回首遥望,蓦然看见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中,有一座展开的火红色装置艺术作品。它是用大量木材,通过层层架空与重叠搭建而成的奇异空间。简单、有力,而又充满了脆弱感。这是比利时非传统、极具争议的公共装置艺术家阿纳·奎兹的作品《慈航》。奎兹常常喜欢在展览结束后,将作品付之一炬,以这样的表达方式,使作品达到高潮,但这次,雕塑公园将它留在了公园中央草坪区。

  图中火红色的装置艺术品,为比利时艺术家阿纳・奎兹的作品《慈航》。草坪上的几头牛,为美国艺术家彼得・沃德克的作品《永恒的时光》:城市中的人们依然幻想着自然……

  左侧大草坪上,一些新一届雕塑展作品,已矗立在那里。德国艺术家卡婷卡·帕克的“世界桥”作品前,一位翻译正在为两位外国友人轻声介绍着,大意是,桥中间那棵树是为这件作品特意种的,找这棵树,很费了一番工夫。外国友人问,这桥能走上去吗?年轻的翻译笑道,可以,但不建议。

  稍走几步,就是美国女雕塑家芭芭拉·爱德斯的作品《生命之水》,整个雕塑由七根铜管缠绕而成。作品背后就是“银杏大道”,笔直地通向一号大门。高大的银杏树是中国特产,最早出现在3.45亿年前的石炭纪,被认为是“植物界的大熊猫”。秋意渐浓,原先嫩绿色的树叶已经泛成了金黄,现在,这里真的已成为了一条美丽、壮观的“金色大道”。从一号门入口处遥望,可以观赏到三号门掩映在绿色中直插云霄的《通向未来》。

  返回途中,我朝右转了个小弯,这里是公园南侧的七彩花带区。有百米跑泉、四季花带,更有一组法国著名雕塑大师阿曼的四件音乐系列作品。

  眼前是喷泉、坐落在草地上的雕塑,透过一排梧桐树,能够正常的看到繁忙的北京西路,车来车往,人流不息。富察明义诗的末句是“春风秋月总关情”,是啊,只有爱艺术、爱生活的人们,才会努力创造这美的一切;只有爱我们这个城市、这个时代的人们,才会努力建设这美的一切。

  站立在法国骑士勋章、国家荣誉勋章获得者艺术家阿曼的音乐系列作品《音乐之神》前,看着不远处川流不息的马路,我伫立了很久。

  傅勤,浙江宁波人,六十年代末生人,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学高级教师,有中短篇小说《十七岁的时候》、《爱情的秋天》等,散文《我这样的长大》、《武侠小说的路数》、《梦》等,发表于《上海文学》、《萌芽》、《南方文学》、《新民晚报》等杂志报刊,与沈宗洲先生合著《上海旧事》一书,由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

  原标题:《弄潮 静安雕塑公园是怎么建成的——访静安区绿化市容管理局原副局长黄彩娣 傅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相关标签: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微信

首页 顶部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