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6条应对霸凌的守则越早告诉孩子越好建议家长学起来
事实证明,越是与世无争和懦弱的孩子,就越是有可能遭受霸凌。霸凌的形式多种多样,从言语侮辱、社交排斥,到身体攻击和网络骚扰等,让一些孩子深受其害。
被霸凌的孩子除了在肉体上受到伤害之外,还会经历自尊心的削弱、慢性焦虑、以及学习障碍等严重心理问题。
这些影响如果我们不加以关注和干预,可能会延伸到孩子的成年期,影响他们未来的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甚至是生活质量。
比较尴尬的是,那些霸凌别人的孩子,本身就是未成年人,当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去惩罚他们。因此,针对霸凌行为,我们只可以从防范入手,最大化地避免孩子受到霸凌伤害。
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确保孩子能够在一个健康环境中成长,帮他们学会怎么样在遭遇霸凌时保护好自己。
在面对霸凌的危机时,镇定不仅能让我们保持清晰的思维,还能让我们在紧急状况下采取更有效的行动。
一个人在遭遇霸凌时若不是惊慌失措,而是努力保持冷静,就更有可能找到化解危机的方式。
转移霸凌者的注意力是一个比较实用的自救策略。例如,当霸凌者靠近时,你能够正常的使用一些话术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比如,你可以假装看见某位权威人物或熟人,并表现得像是他们正向你走来。可以说,“看,班主任过来了”,或者说“我刚给家里打电话,我爸爸马上就到。”等等。
说这些话语的目的很简单,就为了让霸凌者误以为即将有其他人介入,从而被迫放弃他们的恶意行为。
使用这类话语时,语气必须坚定而冷静,表情要自然,这样才更有可能让对方相信。
此外,你还能够最终靠提出问题来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如故意询问关于对方感兴趣的问题或者看似急切要解决的事情,这样做才能够给自己创造逃脱的时间。
尽管这种方法不是万无一失,但在很多情况下,它确实能为处在危机中的孩子争取到宝贵的逃脱时间。
这包括识别并远离那些可能让孩子置身于不利境地的潜在危险区域,以及在可能的情况下,寻求同伴的帮助。
我们需要引导孩子识别出校园内外的潜在危险区域。通常情况下,危险区域可能是监控盲点或无人经过的地方,如偏僻的走廊、空旷的操场角落、校园的某个阴暗角落、校园围墙外的小道等。
如果不得不需要前往无人的偏僻区域,应尽可能在有监控的情况下前往,或者预先告知他人自己的行踪,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在校园内外结伴同行,不但可以增加个人的安全感,还可以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提供及时的帮助。
一方面,霸凌者大都喜欢寻找孤立无援的个体目标,因此,有同伴在旁,可以明显降低成为被霸凌目标的风险。
另一方面,如果不幸遇到紧急状况,同伴可以迅速脱身提供帮助,比如一起应对霸凌者,或者迅速抽身报告老师或报警等。
除了结伴同行之外,还要让孩子学会怎么样在紧急状况下联络求助,包括记住重要的紧急联系人电话、使用校园内的紧急求助系统等。
通过识别潜在危险区域和结伴出行等方式,我们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孩子避免被霸凌的风险。
有时候,霸凌者因人数优势或手持潜在危险物品而显得咄咄逼人,在这种情况下,刻意激怒对方可能会导致状况迅速恶化,因此,我们应该有策略来处理这样的对抗。
保护自己并不代表要以暴制暴,尤其是在对体格较大或显得更具威胁的霸凌者时,首要策略是尽可能的避免直接对抗,快速脱身,保证自身的人身安全。
我们要让孩子学会使用非攻击性的自卫技巧,如使用语言来设定界限,坚定地说“不”,并清楚地表明自己不想参与任何形式的冲突。
如果情况允许,就寻找机会快速退出,比如说可以假装接一个电话,或告诉对方有人在等自己。这些技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在不激化矛盾的情况下退出危的环境。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若能够安全地满足对方的某些非危险性要求,以此作为暂时缓解焦灼的事态的手段,也未尝不可。
这当然不是为了鼓励孩子打斗,而是为了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有能力保护自身不受伤害。
家长和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安全教育培训,让孩子们知道在紧急状况下如何保护自身,如何辨认安全出口,以及如何快速寻求他人的帮助。
避免与超过自己力量的人发生冲突,确保安全撤离,然后在安全的地方寻求可靠的帮助,这不是胆小懦弱,相反是一种既明智又勇敢的行为。
通过在学校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结交朋友,孩子可以建立一个社交网络,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多,就能避免在遇到事情时孤立无援。
即使在面对霸凌时,朋友们并不能立即阻止这些行为,但他们的存在起码让我们不会感到孤立无援。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热情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这样做才能够帮助他们拓宽社交圈,认识更多的朋友。
这样,孩子在面对霸凌的阴影时,可以牢牢把握住朋友可以信赖的手,共度难关。
许多孩子因为害怕被认为是懦弱或是担心遭到报复,而选择独自忍受痛苦,不敢向大人透露自己被霸凌的情况。
家长要鼓励孩子打破这种沉默,及时沟通问题,这有助于家长或老师及早干预和解决霸凌行为。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向大人求助并非是懦弱无能的表现,老师和家长是他们的坚定支持者,会帮助他们应对问题,保护他们免受伤害。
打破沉默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被霸凌者,也可以阻止霸凌行为的扩散,保护其他可能成为霸凌目标的同龄人。
同时,老师和家长也应该学会识别非言语线索,争取在第一时间之内就发现问题。比如孩子出现异常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或许这是他们正在经历被霸凌但又难以启齿的迹象。
比如,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参与足球、篮球或其他团队运动,这样不仅能锻炼其身体,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协作精神和社交技能,这些技能在孩子遭遇霸凌时可以提供额外的帮助。
做好早期教育与预防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孩子应对潜在霸凌的能力和心理抗压能力。
我们需要与孩子开诚公布地讨论,引导他们学会在遭遇霸凌时如何更有效地保护好自己。
通过这样的早期引导与教育,我们不仅能帮他们建立起抵御霸凌的“盾牌”,还能激发他们潜在的内在力量,让他们勇敢地走在成长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