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古城四季披绿装 园林城市美如画
中国园林网8月30日消息:从高速公路出口一进入榆林城区,就能够正常的看到写有“榆林欢迎您”的大型绿雕矗立在侧,独特的鲤鱼造型和生机盎然的绿色在向人们诉说着这座塞上古城的生态魅力。美丽的滨河公园是贯穿城区的绿色长廊,绿树成荫的世纪广场、阳光广场是市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迎宾大道、建业大道上的立体花柱让人心旷神怡
自2011年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榆林城区的环境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是一项覆盖面广、牵涉范围大、社会关联度高的系统工程。“创园”工作启动后,市委、市政府格外的重视“创园”工作。4月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创建工作大会。市委书记胡志强向各县区、各部门颁发创建工作任务书。市长陆治原强调,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改善城市品质、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品牌,这事关榆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事关榆林城市形象、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全市上下要格外的重视,狠抓落实,为建设富裕、民生、生态、文化、和谐的幸福榆林做出新的贡献。
我市及时成立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将“创园”工作纳入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的整体创建工作中,由市创建办统一安排部署、组织实施、督查考核,形成完善的组织领导和长效管理机制,并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全市上下形成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创建格局。
作为一座自然景观优越,人文历史丰厚的城市,坚持污染防治与自然生态齐抓共管已成为“创园”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工作力度,开展对中心城区400平方公里范围内所有河道以及河道两侧各500米内的开发、建设、管理工作,并将榆溪河、榆阳河、沙河、芹河、青云河、古塔河城区过境段列入集中治理规划中,引水绕城,实现“水在城中”。目前,榆溪河城区过境段的综合治理工程已完成,初步建成长7公里、总面积129公顷的绿地,这中间还包括48.51万平方米的连续水面,形成“一池清水、两条绿带”的榆溪河经济、文化、生态走廊。
此外,我市污水垃圾处理工作也慢慢地增加。日解决能力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达到71%。目前,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污泥处置工程和污水处理提标工程已真正开始启动。日解决能力600吨的榆林城区垃圾处理场,使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9%。
为加强城区禁烧烟煤工作力度,快速推进城市气化工程,我市启动环保“八大工程”之一的“蓝天工程”,对城市周边污染严重的公司进行集中整治,对矿区进行生态修复。通过全面整治使榆林城区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334天,超出标准天数114天。
如果说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和脉络,那遍布于城市的绿地、公园、游园,就犹如一颗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城中,点缀着城市的美丽。自2010年7月《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批准实施以来,我市加大投入抓绿化,为建立“山、河、城、绿”的中心城区生态基础网架,构筑“一心两带、三城四楔、五枢六园、七里沙绿、八景再现、九片城翠、十里碧野”的生态结构体系,实现“碧野护城、绿脉绕城、翠林拥城、清波映城”目标而不懈奋斗。
几年来,我市通过借地生绿、租地造绿、扩地增绿、庭院植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河道治理、垂直绿化等多种措施,以公园建设和河道绿化为重点,以道路绿化、绿地广场和园林式单位小区建设为支撑,不断向城市外围扩展,实施大批城市绿化项目,建成城市防护林带。目前,榆林城内,纵横交错的道路绿地将公园绿地、单位绿地、居住区绿地联结在一起,形成绿色网络;城外,南郊防护林、东沙防护林、大墩梁防护林和红石峡镇北台风景林构筑起一道城区外围的大规模绿色生态屏障。
目前,榆林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21%,绿地率为32.1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23平方米。
用古老萌动青春,我市抓住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的契机,因地制宜以原生态景观与现代建筑结合、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方式相继建成东沙生态公园、榆溪河河滨公园等绿色生态公园,并在榆阳中路街头、榆溪大道等地建造19块街头绿地,新增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84.66万平方米。同时,榆溪河中心公园等10处综合公园,金沙公园等6处社区公园,儿童公园、环城公园、鸳鸯湖公园等专业类公园和铁西带状公园5处也都是规划确定的主要建设项目。目前,全市的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18.27万平方米。
在道路绿地建设方面,累计完成文化南路、富康西路、210国道过境段等27条新建道路绿化,新增绿地面积69.34万平方米;完成肤施路、明珠大道等40条已绿化道路共60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新栽植乔灌木240万株。道路绿地总面积114.38万平方米,道路绿化普及率99%,达标率85%。
随着榆林城市绿化建设力度的逐年加大,单位和个人纷纷积极建设苗圃,大量种植培育各类树种,参与城市生产绿地建设。吴家梁苗圃、新开沟苗圃、治沙所苗圃、农业科学技术示范园、林科所苗圃等大型苗圃相继建成,共培育出17个乔木品种、9个花灌木品种,还引种、育种、驯化苗木近100万株。
在榆林城市发展总体设计中,城乡一体化绿化是防护绿地建设的主要内容。经过多年建设,牛家梁林场、城郊林场、小纪汗林场、鱼河林场、巴拉素林场等建成,城市规划区外缘15公里宽的环城防护林带建设工程也成功启动,“一带、两区、三网、四河、五园、多片”的绿化建设将作为重点工程进行实施。
我市根据榆林的河流水系和山川地貌特点,积极展开六大类绿地建设,为“创园”考核验收交上一份漂亮答卷。
2011年是“城镇化加速推进年”,榆林打通了多条市区“断头路”,建成78条主次干道,建成桥梁11座。全年共完成市政建设投资15.3亿元,市政道路总里程达240多公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9.49平方米。
点亮路灯37020盏,使亮灯率达到98%以上;建成以红石峡、普惠泉、钟家沟、秦庄梁为主的供水水源地,供水管网达到421公里,日供水能力5.4万吨,供水普及率达96%,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98%以上;建成天然气供气管网815公里,天然气居民用户累计达12.6万户,气化率达83%。建成供热转换站90座,供热管网长202.4公里,集中供热总面积达到670万平方米;所有市政道路和6米以上巷道推行了全天清扫保洁,清扫保洁面积达到820万平方米。
2012年5月,深受榆林市民关注的卫城西城墙修复工作启动。工程投资5586万元,修缮将完全采用传统工艺手法对老墙体做修复,修复将保留城墙原形制、原结构,尽可能采用原材料、原工艺,以最大限度保留原城墙历史信息。预计11月底将重现古城墙风貌。历史背景和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在“创园”过程中,我市坚持把文化建设融入“创园”工作,开展榆林古城保护工作。不仅对历史街区店铺、古楼、牌楼、城墙四合院等做改造修复,还启动无量寺、凌霄塔等寺观园林和历史古迹的保护工作。古城墙和老街北段修复工程、梅花楼片区改造整治工程、红石峡和镇北台保护工程等都已如火如荼地展开。
我市在“创园”工作有序进行之际,不断利用报纸、电视台、广播等新闻媒体大力开展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宣传活动。通过开辟“创园”专栏、编印“创园”简报、发送“创园”宣传短信、举行“创园”主题宣传仪式、发放“创园”知识问卷、免费发放各种树苗和花卉等活动,让市民知晓、支持“创园”,参与到“创园”中来,营造出“人人参与、共建美好绿色家园”的浓厚舆论氛围。
2011年11月,榆林市“三年植绿大行动”启动仪式在210国道过境线东郊林场举行。我市在全市范围开展“绿染山川、花满古城、美驻沙漠”的“三年植绿大行动”,旨在有效解决当前榆林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全面加快绿色榆林、生态榆林、和谐榆林的建设步伐。“三年植绿大行动”通过倡导“家庭植树、网友植树”活动,建设“青年林、读者林、亲子林、纪念林”等活动,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热情参加绿化建设。去年以来,榆林城区参加城区义务植树活动的市民累计达到62万人次,共栽植乔木510.6万株,绿化面积达到8万亩,造林区域的林草覆盖率达到85%以上。
园林式单位创建活动在2004年启动以来,各部门齐抓共管,使目前城区179个庭院单位中达到市级以上园林式单位标准的单位数额增加到95个,单位附属绿地面积达到191.28万平方米。2007年起,市委、市政府机关带头实施拆墙透绿行动,各单位和居住区积极做出响应,在墙面种植藤本植物,进行垂直绿化,在门前、阳台摆放鲜花,丰富绿化景观。
在居住区工程建设的同时,我市对居住区绿地建设也毫不懈怠,实行同步规划、施工、验收,并严把绿地建设质量关。目前,全市的68个居住区共占地234.77公顷,其中绿地面积达到76.55公顷,绿地率为32.61%,园林式居住区比例达到51.6%。
天更湛蓝,水更澄碧,空气更新鲜转眼间,今天的榆林城区已实现华丽“转身”,成为现代化的、宜居宜业的生态文明城市,“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花草”这一幅绿色山水画卷已在这座塞上名城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