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榆林崛起文旅新地标
广袤的大漠风光、厚重的历史底蕴、全新的时代蜕变古时的榆林,是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的交锋前沿,今天的榆林,以能源新都的崭新形象备受瞩目。
从大漠黄沙中走来的塞上榆林,以边塞文化、长城文化、红色文化等为依托,以全新的文旅融合实践,促进城市形象提升,幻化为古老黄土地上的全新之城,擘画出别具特色的发展图景。
1600多年前,大夏国开国皇帝赫连勃勃在榆林靖边大地铸就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匈奴都城统万城。如今,历经沧桑的统万城遗址,正以白色的肌体,散发着神秘光芒。围绕统万城遗址,榆林市建成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统万城遗址1992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21年进入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
受靖边县政府委托,陕文投集团榆林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从2017年开始,打造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到2022年9月底,遗址公园一期建设工程和4A级景区提升工程完成。2022年12月,遗址公园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
据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筹建处主任苗岚云介绍,近年来,靖边县投入1.6亿元资金,围绕统万城遗址,修建了10公里的旅游专线千伏的高压线,开展了无定河环境及统万城遗址旁边的环境整治,并协调了两千多亩的文物保护用地,全力支持统万城遗址保护、开发。“目前,我们正在筹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关的资料已报至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备案。”苗岚云说。
自试运营以来,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便成为当地热门旅游目的地。今年春节期间,遗址公园以“悠悠统万风、浓浓中国年”为主题,开展“品味中国年”“文化中国年”系列活动,包括“白城则”杀猪菜、“白城则”打平伙、新春文化直播、春节手工DIY等具体活动。
在新春文化直播中,遗址公园邀请参与统万城考古挖掘的相关专家、魏晋南北朝历史专家以及其他中外名流,讲述统万城历史脉络、匈奴历史,并为广大游客送上形式新奇的新春祝福。到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过新年,成为当地居民的热门选择。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首边塞闺怨诗,出自唐代诗人陈陶的《陇西行》四首之二,其描写的边塞场景就位于榆林沙场。千百年来,榆林沙漠和碧水相映,边塞风情和中原文化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边塞文化。
数百年来,镇北台与它所依托的主体工程明万里长城,一起承担着延绥镇八百多公里的边防重任,为民族团结和友好往来提供了交流平台。
如今,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镇北台,虽已失去原有功能,但因其底蕴深厚的历史内涵、苍凉凝重的壮观雄姿,成为中外人士探寻历史渊源、研究长城文化、体验人文休闲和旅游观光度假的目的地。
2001年,镇北台进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榆林市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接手景区运营。
“从2022年接手运营后,我们设立保护围网、警示牌等,完善景区内外道路、停车场、旅游服务用房,建设生态停车场、星级旅游卫生间等设施,并优化升级智慧旅游系统。”榆林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镇北台景区负责人张银说,“接下来,我们将围绕打造国家5A级景区目标,挖掘镇北台文化历史内涵、凸显镇北台历史人文魅力。”
红石峡又名雄石峡,是由含红色氧化铁的砂石岩被玉溪河水侵蚀的天然峡谷,曾名冠边塞。数百年来,文武官员、文人墨客、富商巨贾、僧道名流行至榆林,在峡谷两岸的石壁上留下了百余处石刻。如今,部分石刻上的字体依然清晰可见。
据景区工作人员李娜介绍,因为雄奇的塞外风光,红石峡也成了影视剧取景地。例如电影《东邪西毒》,高建群小说《最后一个匈奴》改编的电视剧《盘龙卧虎高山顶》等,都曾在这里取景。“为丰富旅游形式,每年二三月,红石峡景区还会举行热闹的庙会。”李娜说。
榆林神木的高家堡古镇,距今已有近500多年历史。其城池始建于明正统四年,是陕北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之一。
高家堡在军事功能弱化后,又成为人流物流集散重地。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仍是从神木到榆林的必经之地,因此客流如织、商业繁茂。1988年以后,随着交通改道,高家堡客流骤降、商户出走,人们为了谋生,也纷纷外出,几条繁华街巷日渐冷清。2015年前后,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在这里拍摄并热播,高家堡才重现昔日喧嚣。
从中兴楼向西,就来到了西街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的原西县城。漫步街上,原西县车站、文化站、民政局等招牌,依稀将游客带入剧中。
目前,街道上的供销社正开门营业,供销社后院被打造成了“古镇夜八点”夜市。走进夜市,可见并排而立的餐饮店,露天摆设的夜市桌椅,以及露天舞台等设施。
“古镇夜八点依托周边的清水工业园、锦界工业镇的人流,每天营业到晚上十点。这里还举办过啤酒节等活动。”神木文旅集团高家堡公司工作人员刘开艳介绍,“今年陕北过大年系列活动魅力古镇 多彩年味活动期间,高家堡古镇接待游客11.5万人。”
位于高家堡镇东三公里处石峁遗址,在距今4300至3800年左右的龙山时代晚期至夏早期,曾是繁华城市。如今,石峁遗址的古人城墙遗址、院落场景、远古绘画等逐渐出土,为游客带来无限遐思。山体上象征古人祭祀、狩猎等场面的景观雕塑,将游客带入神秘的远古社会。
2021年,神木市确定石峁遗址和高家堡古镇文旅资源进行整合,并统一开发,创建国家级4A级景区。“今后,景区将围绕5A景区建设标准,大力建设基础设施,提升管理上的水准、运营能力,促进文旅融合逐步发展。”神木文旅集团高家堡公司总经理贾耀军说。
榆林古迹遗址众多,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占陕西全省的四分之一,文物数量多、等级高、类型全。同时,榆林历史名人荟萃,历史上涌现出郝连勃勃、李继迁、李元昊、杨继业、韩世忠、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物。近现代以来,榆林的革命人士、知名人士不胜枚举。
作为边关重镇,榆林边塞文化灿烂。各民族在这里演绎了无数金戈铁马、强弓劲弩的故事,秦始皇长子扶苏、大将蒙恬、汉将李广、宋代杨家将等都曾镇守于此。
榆林的陕北特色文化,则成为又一道独特景观。婉转悠扬的信天游、深沉激昂的陕北说书、热情洋溢的大秧歌、冬暖夏凉的土窑洞、精致喜庆的陕北剪纸形成了全国独一无二的历史景观、文化现象。
儒教、佛教、道教等活动场所,也在榆林形成了诸多景观,例如被誉为西部“神山”的白云山,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近年来,榆林坚持“南治土、北治沙”,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至此,榆林又成为了荒漠化生态文化教育基地,文旅发展迎来一抹新绿。
基于品类丰富、特色明显的先天优势、资源禀赋,榆林市培育、引进一批实力丰沛雄厚的大规模的公司,涉足旅游投资、旅游经营、文化创意、文化娱乐、影视制作等各领域。
2013年,榆林市政府、陕文投集团作为主发起人,联合陕煤集团、延长石油、陕西有色集团共同出资,成立榆林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据榆林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枫介绍,公司业务涉及文化园区开发、旅游景区建设、文化演艺组织、文化活动策划、体育场馆运营、文化科技建材六大板块,打造了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榆林大剧院、中能文化创意产业园、榆溪坊水上秀场、赵庄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参与了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联合出品,承办了“陕北榆林过大年”亮化工程等。
同时,榆林市还引入上海景域驴妈妈集团等开展战略合作,进行项目策划、品牌打造、资源整合。
近年来,榆林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真金白银、科学引领,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榆林市抢抓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战略机遇,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7个项目列入2021年重大前期项目计划。同时加快国家A级景区创建步伐,共创建57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4A级景区9家,3A级景区47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均有A级旅游景区。并大力开拓乡村文化旅游、拓展旅游服务产品新业态,创建神木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佳县赤牛坬民俗文化村、绥德县郝家桥景区等乡村旅游景区,建设大漠军旅文化园、圣都乐园、夫子庙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园区。
榆林市以文旅深层次地融合,使静态的文化活起来,把失落的文化找回来,让濒危的文化旺起来。
2023年春节举办的“陕北榆林过大年”活动,包含100余项文化旅游活动,其中既有彰显地方特色的秧歌、民歌、说书等,又有引发群众参与的义写春联、赏花灯、转九曲等。“陕北榆林过大年”和“清爽榆林”沙地避暑,正作为两大旅游节庆品牌,成为省内知名的综合性旅游盛会。
今年2月,榆林又举办了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吸引全国各地500余名非遗传承人共襄盛会。期间,榆林市榆阳老街举行的“实景式非遗商业街区”主题活动,为老街带来超60万人次的人流量。年会相关信息的网络点击量超6亿次。
2022年,榆林全市接待游客超2730万人,旅游接待收入超100亿元。如今,站在新起点,榆林市正以更大步伐,推进文旅深层次地融合,促进城市形象更快提升。(文/《丝路文明》吴军礼 图/沈继军部分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