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雕塑的未来
大疫过后,建筑装饰、景观园林必然会同城市重新规划的方案契合融合。而雕塑艺术也将迎来新的创作要求和方向。本文简单对以下几个方面做讨论,以启新时代雕塑之未来。
主体雕塑依旧占据80%以上的商业市场。这里的主体雕塑指的是玻璃钢材质的户外景观小品雕塑、铸铜人物主题雕塑、装饰性金属材质商业用途雕塑(展馆内架上雕塑)、宗教类雕像及锻铜类浮雕。
材料融合表现的方向。雕塑的材料已经多种多样,造型艺术已发展到了上千种主辅材料。单说一点,即雕塑主体主题表现的时候,采用较为巧妙的融合方式,如石牛的铜角,黄铜鼎的点翠,雕塑的玻璃外观及声光电。等等。其中,对于石材和铜艺的结合是比较有代表性、网红性的文创化雕塑,在一些实用或摆放用途方面,可大加创作,以形成雕塑产品文创化的浪潮。
主体雕塑和附着物的融合。传统的雕塑创作将基座等附着物分离开来。在艺术挥发上,具有极大的限制。将基座或其他附着物等视为主题雕塑的一部分而进行艺术的创作延伸,是雕塑艺术贴合我们正常的生活、映衬环境的重要突破。在南方的雕塑创作者中,雕塑家东郭老师已对此有较深的设计实践,本人见过其有关设计稿,主体雕像和基座及周遭环境融契合一,特别有艺术活力。
雕塑场景化、情景化应用融合。如上简单说明,雕塑作为场景化的一部分,能够最终靠先进的设计手段融合环境的同时,其本身的场景及情景化应用融合,也是值得雕塑创作者深思的,在《雕塑和城市环境的浅析》中该点被首先提出。这是指,雕塑作为三维艺术,应该也必须形成群组或群雕营造出来的艺术化空间。应更大限度的利用这种艺术在空间模拟发挥主体作用,渐渐取代以器物或建筑围合而成的混凝土空间。一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主题表现,可完全以雕塑的展现形式,输出价值。即作为景观小品而体现的文旅属性,作为安全教育生产而体现的安全生产实景模拟,作为校园教学营造的积极氛围,作为文体器具及游艺设备体现的时尚感。等等。雕塑技术解决方案应首先在情景化、场景化的实际的需求中得到应用。例如先登雕塑在南京青运会上创作的系列运动型、时尚彩绘的户外景观,就具备比较好的艺术实践。
城市雕塑的建筑属性变为主要属性。建筑渐渐受到土地红线的限制,雕塑的景观建筑属性开始发挥作用。例如在安徽马鞍山新区的九层人体博物馆,外观即采用人体雕像作为主体表现。而在山村或重要的文旅乡村,使用可移动式的雕塑化的景观小屋,在做休闲民宿、餐饮游玩等方面都发挥趣味性作用。设计较为新颖的雕塑化小房子,可以轻松又有效提升景区网红化属性及体验的美誉口碑。南京雕塑协会雕塑设计委员会关于《文旅民宿系统及安全生产系统中艺术化、场景化的雕塑解决方案》有完整的而系统的解决方案。
架上雕塑和家庭的融合。很久以前我们即倡导所谓的美学生活及艺术生活体验,近年来,西式的伪精致、假精致充斥在新阶层的家庭生活里。因疫情影响人们待在家里的时间变长变多,而原本小众的中国风又以国潮形式在暗中复兴。慢慢的变多的人对于传统的审美充满了认可和支持。中国哲学里的含蓄美、中式美越来越有大众属性。我国艺术的创作风格比西方的艺术风格更耐看更耐人寻味,更加的充满人文精神。放置在家中是百看不厌的。在这里说明一下,雕塑这个概念虽然偏西方美术化,但是真正意义上的雕塑雕刻,在我国也是拥有几千年传承的,铸铜、木雕、錾刻等雕塑创作手法我国古代的先匠们早已娴熟至于天工。更多的社区、家庭在户外景观、家庭摆设等方面,陈列具有美学意义的、具有美学鉴赏的雕塑艺术品,以营造美的生活氛围。是值得提倡的,美育教化,可以熏陶人们,化解冲突,达到温暖人心的效果。现在社会上很多暴戾的事件突发,得天天让他们面对孔子雕像思过!
宗教造像及装饰历来是尊严而庄重的,较大工程的佛造像南京晨光制像厂拥有较深厚的制造经验,一般的佛造像在福建及河北亦有相关的作坊创作。在该方面,历来我们主张十方供养不辞优劣,全凭发愿尽心。但是随着乡村振兴及文旅的复兴,而寺庙道观作为民间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宗教造像越发需要创作的高度、时代的高度及文旅的高度。这就要求从业者仍需不断地创意,以符合大众需求而又不违反国法教规。
雕塑(架上)的艺术收藏或数字收藏的属性渐渐凸显。作为美术作品,和绘画一样,雕塑作品依然也是具有收藏保值的属性,在我国尚未形成个人收藏的风气,多数雕塑名家的作品皆以捐赠的方式被艺术或博物馆典藏。而商业性成熟的雕塑收藏市场行为依旧没形成。随着非货币性资产及雕塑艺术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大,雕塑家创作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则必将作为一般等价物流入市场。而随之衍生的数字收藏品也将同等风靡。这一点在不久的将来会形成稳定的平台化运作。
雕塑产业集团化、捆绑式融合。这一大趋势,依据疫情后行业重新洗牌,需求重新整合后,渐渐凸显出来的。新时代新形势下,雕塑产业的发展具有的不可弥补的缺憾,唯有集团化及联合捆绑式方能解决未来三年内遭遇的行业寒冰。更多的人会意识到,这个行业的升级创新,必然如春潮般涌动。新的模式及雕塑市场形式会不断的被探索和实践。如何捆绑怎样联合,希望雕塑从业者,能沉下心来好好思考,而不是围城自困。
雕塑艺术化空间的兴起。雕塑艺术馆、博物馆或美育馆甚至所谓的艺术的城市会客厅,总之,以雕塑作为主体展陈的艺术空间将会不断的增多,在南京城形成这种风气不会太遥远。随之而来的即是雕塑商展或公展兴起。即商业化的艺术展陈不断的出现,大街小巷,等各色各样的艺术展陈会受到大家的喜爱和驻足欣赏。由此兴起的雕塑品鉴会风流一时。
以雕塑为主题的艺术热点不断爆发。因着雕塑走向大众,走向工农商,走向人们的实际生活中,以雕塑为艺术主角的艺术事件会此起彼伏的爆发。超大型的趣味雕塑将成为乐此不疲的网红,由此引发的文旅网红打卡点,会慢慢的多。人们对于新奇的艺术表现形式的追捧不亚于是一场自我的社会狂欢,来自人们内心久在尘樊的解脱。
雕塑艺术科技化。雕塑艺术必然是要科技化的,这是指实现手段的科技化及从业方式的网络站点平台化。目前我们已关注到此类趋势的融合发展较好的企业,正在耐心观察汇总中。一笔带过,党建及安全生产常抓不懈,雕塑应在该领域发挥重要的艺术作用。雕塑从业者应在该方面有所作为。
雕塑产业的资本化要求不断攀升。雕塑作为重大的美术创作,其本身成本即高昂,随着人力成本增加及科技技术尚未稳定的当下,而市场消费尚未开放的目前,雕塑创意开发面临自发性终止而鼓励性不足的局面。加大美术创作的扶持应成为该行业特殊的支持方式。除此之外,雕塑的社会需求尚且没开发出较为成熟的方式——集中表现在政府及企业的需求是远远不足的,高昂的业务运作成本制约着雕塑的前景。包括政府资金在内的国内资本力量,对雕塑未来及全貌没有一个清晰清醒的认识,雕塑行业融资成本异常高昂。然而,雕塑艺术的全民化征程却未曾止步。在此,我们对依然坚持在雕塑行业的从业者们,致以敬意!正是你们的坚持,方能撑住雕塑名都的招牌,正是你们的坚强,才挺起中国雕塑的脊梁。
——谨以此文,向你们致敬。愿你们看到未来,走在当下,不忘初心,雕之塑之,为新时代精神造像!